
(SeaPRwire) – 中国贵阳,2025年10月31日——“十四五”以来,在“工业强市”战略引领下,贵阳市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据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2024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其中,观山湖区和清镇市形成了“双轮驱动”模式——观山湖区在新兴能源汽车和数字工厂领域建立产业高地,而清镇市则通过铝基新材料和绿色制造改造传统产业,共同推动贵阳市迈向智能制造的征程。
观山湖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双核驱动,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成为观山湖区智能制造的标杆。自Geely Auto于2018年落户以来,通过“链主带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创新路径,迅速集聚了上下游企业。目前已布局20余家Geely Auto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了涵盖电池、电机和智能网联系统的完整产业链,计划2025年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数字化赋能激活了传统制造业。Zhong An Technology Group是贵州省首家荣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的电缆企业,也是贵州省首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在其“5G+AI数字孪生”工厂中,AGV机器人穿梭于智能仓储之间,实时生产数据不断上传至云优化系统。其2025年营收目标为55亿元。
在观山湖区现代制造产业园,Guiyang Shanju Battery Co., Ltd.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每2分钟即可生产一套电池包。该生产线配备了全球首个5.8mm实弹穿透测试电池单元的设备,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面数字化控制,从电池生产到整车装配仅需4.5小时。“我们的电池制造过程高度自动化和柔性化,突破了电池PACK产线换型的时间壁垒。我们可以提供多种产品共线生产,匹配灵活性和多样化生产模式。”质量模块负责人张佳鑫解释道。依托吉利贵阳制造基地,其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到8亿元。
园区载体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总投资13.5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已吸引21家企业入驻,聚焦机器人、半导体等高端装备发展。小蓝山数字文化生态村则汇聚了45家数字企业,并被授予省级数字智能产业培育园称号。
清镇市:攻克铝基新材料和绿色制造壁垒,激活传统产业
在清镇经济开发区王庄铝深加工产业园内,Guiyang Longshu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的三台大型铝挤压机正以每小时9吨的效率,高效挤压铝基新材料。这座现代化工厂集模具设计和氧化电泳于一体,采用太阳能光伏薄膜发电和储能技术,实现全流程低碳运行。“我们航空级铝合金的月订单量达到3000吨,部分出口到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总经理耿国庆指着生产线旁的数字看板说道。
铝工业“富矿精开”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清镇市依托Aluminum Corp of China (CHALCO) 贵州分公司等龙头企业,推动铝加工从初级产品向汽车轻量化材料和航空航天材料升级。2024年,铝及铝加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65亿元,同比增长38.29%,占贵阳市总量的75.08%。配矿中心、脱硫脱硅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14座生产矿山全部接入数字系统。
绿色制造已成为传统工业转型的关键词。Guizhou Zhenghe Tianzhu Technology Co., Ltd.是贵州省首家利用固体工业废弃物生产磷石膏、水泥基材料等预拌粉体材料的民营企业,年粉体材料生产能力达120万吨。2023年,该公司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公司将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副总经理陈颖表示。
协同发展筑高地,智造赋能促贵阳繁荣新动能
观山湖和清镇的案例是贵阳智能制造的缩影。“十四五”期间,贵阳市坚定不移地将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并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原则。2023年,贵阳市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2024年,作为西部地区顶尖创新者之一,贵阳在中国101个创新城市中排名第27位,在西部20个创新城市中排名第4位。目前,贵阳拥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得到持续巩固。
来源: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联系人:夏先生,电话:86-10-63074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