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年10月26日 — “每个国家如何管理自己的AI发展,同时坚持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原则作为联合管理AI的规则,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顾问高少林在10月19日于北京举行的第19届北京-东京论坛数字经济论坛上表示。

第19届北京-东京论坛数字经济论坛于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照片:周伟海/科技日报)
第19届北京-东京论坛数字经济论坛于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照片:周伟海/科技日报)

今年的数字经济论坛重点关注数字社会建设和人工智能联合管理。来自中国日本的学者和产业参与者分享了他们对此话题的见解,并讨论了两国如何加强在数字社会和AI管理领域的合作。

挑战与机遇

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结构。

OpenAI发布ChatGPT后,生成式AI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全球各地围绕此技术兴起了技术创新热潮。根据高盛的说法,生成式AI可以推动全球GDP增长7%,增加7万亿美元的GDP,AI产业将迎来3.0时代。

SenseTime亚太区业务总经理易创表示,中国是生成式AI最活跃的市场之一。2023年上半年,发布了超过120个大模型AI产品,其中包含79个参数超过10亿的大模型,至少有20个通用大模型。

虽然AI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技术和伦理挑战也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NTT Data公司首席执行顾问岩本俊夫表示,AI可能会导致误导信息和失业。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被人与AI之间的关系取代。

野村研究所研究部主任神尾文彦也表示,生成式AI将带来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算法等主要风险,同时还存在伦理问题和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对此,PingCAP(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松表示:“不是AI取代人类,而是掌握了AI技术的人取代没有掌握AI技术的人。”

以人为本

参会者一致认为,AI发展和应用应该“以人为本”,最终服务于人类福祉。

高少林表示,中国一直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和“科技惠民”。他说,10月18日由中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供了中国解决AI发展的方案。该倡议从AI发展、安全和治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的AI治理提案。他还指出,可以通过法律、伦理和国际合作来加强AI治理。

岩本表示,AI使用必须为人类生存、尊严和幸福做贡献,必须保证安全和隐私保护。

包容性数字社会

数字社会建设应重视其普惠性,使AI惠及民生。

全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丹分享了一种面向传统制造业数字转型解决方案。他们公司提供一个互联网平台,帮助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产量分别达20%和8%,同时减少员工工作强度20%。

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朱荣生表示,中日可以试图提出AI发展和治理原则,以满足东亚一体化需求。朱荣生建议,双方可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提出相关问题。

易创表示,在AI 3.0时代,中日两国商业社区可以合作利用新技术解决两国面临的社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和经济转型,同时防范新技术带来的隐私保护和技术伦理问题。

为扩大合作,朱荣生建议可以建立工作机制。以中日AI合作基本原则为框架,论坛参与者可以向决策者提出建议,促进中日数字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