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教育体系的专业建设,到本地教师培训,再到培养当地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培训专业人才方面的合作一直在按下“加速器按钮”。
近日,环球时报记者访问了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丝绸之路”旅游与文化遗产国际大学(丝路大学),以及哈萨克斯坦卢班工坊项目,看中国如何帮助中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架起重要桥梁。
古丝绸之路上的新大学
9月2日,中乌文化遗产考古科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丝路大学举行。这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派出的首任中方副校长邹同谦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
丝路大学的创办倡议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在2018年青岛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出的。中国一直在大力支持该校的建设。长期以来,该校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等中国高校保持着密切合作。
8月底,环球时报记者访问丝路大学时发现,虽然校园不大,但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安排。主教学楼的墙上,有古丝绸之路地图和骆驼商队剪影,唤起人们对古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回忆。走廊里挂着各国学生创作的丝绸之路题材绘画,描绘着他们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Alysher Shamshidinov,丝路大学的一名教师,告诉环球时报,学校现有大约2000名学生,主要学习酒店管理和物流等专业。值得一提的是,有85名国际学生,其中包括10名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以及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数名知名教授。
过去几年,中国在丝路大学的建设和本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丝路大学图书馆里,环球时报看到一个摆满中文图书的“中国角”。2022年,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捐赠了550多本中文、英文和俄文图书及音像制品,内容涵盖中国文化、艺术、文学、历史、旅游以及汉语学习等。
自2022年邹同谦就任副校长以来,他和其他中方同事帮助学校引入了一系列科研平台,包括“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他们还申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遗产旅游教席,邀请全球知名教授,并组织中国、中亚、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开展重要研究项目。
培养新时代的更多“卢班”
8月,在暑假期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安静祥和。然而,一间教室里热火朝天,不时夹杂着掌声和笑声。在这间教室里,来自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技术大学(EKTU)的15名专业教师正在认真向中方同行请教汽车维修技术。
这些外国人是首批来华在新成立的哈萨克斯坦卢班工坊受训的哈萨克教师。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天津市与东哈萨克斯坦州签署合作协议,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卢班工坊,正式启动该项目。
“谁能告诉我汽车更换刹车液的不同方法?”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郭建英教授生动地向哈萨克教师询问,并向他们演示如何更换汽车刹车液。他还提到了中国废油的管理标准和程序。为这节课程,郭教授准备了很长时间。
教室里,每个人都急切地举起手,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热烈互动。他们甚至不想休息喝茶。“我们对卢班工坊培训非常感兴趣。中国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EKTU机械工程学院领先研究员穆拉特·穆兹德拜耶夫兴奋地告诉环球时报。
穆兹德拜耶夫指出,哈萨克斯坦对汽车维修技师有很大需求,他们相信中国在培训设备和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将极大提高EKTU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水平,并促进当地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卢班工坊是天津市在中国教育部指导下创建和引领的国际职业教育品牌,以2500年前中国的传奇工匠发明家卢班命名。它结合学术教育和职业培训,旨在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环球时报了解到,卢班工坊的培训专业是当地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技术,旨在培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有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哈萨克斯坦的卢班工坊项目为例,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对陆路运输有很大需求。然而,该国在汽车领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相关技术熟练人才不足。
近年来,哈萨克政府还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对新能源汽车维护技术和相关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他们希望在这一领域与中国加强人才培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占先机”,观察人士指出。
哈萨克斯坦卢班工坊培训课程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培训包括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三个模块,共20门培训课程。培训期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还安排EKTU的教师参观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公司。
EKTU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萨马特·拜格列耶夫告诉环球时报,参观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制造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将这些技术传授给更多哈萨克学生。
与许多其他国际职业培训项目不同,在卢班工坊,中国教师不直接教本地学生,而是培训本地教师。通过这样灵活而扎实的形式,中国职业教育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技术标准和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得以更有效地融入当地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