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2023年11月1日以下是关于Openverse的报道,原文发表于WSJ.China。

人类一直对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感兴趣。“黑洞是验证广义相对论正确性最理想和最简单的天体,它在理论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崔宇珠解释了为什么科学界在该理论出现一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黑洞问题。

自2017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崔宇珠的研究方向牢固锚定在M87黑洞上。 同年,她参与了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EHT),负责数据和图片处理工作。此外,她还负责处理和分析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望远镜组成的东亚VLBI网络(EAVN)的数据。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崔宇珠可以获得黑洞尺度和微观尺度以及稍大尺度的信息,包括对喷流结构的观测。

论文《M87黑洞被证实具有自转》第一作者崔宇珠。Openverse联合创始人、数字设计师Budda。由Openverse独立的大科学与艺术工作室intouchable®制作的倾斜黑洞吸积盘模型示意图
论文《M87黑洞被证实具有自转》第一作者崔宇珠。Openverse联合创始人、数字设计师Budda。由Openverse独立的大科学与艺术工作室intouchable®制作的倾斜黑洞吸积盘模型示意图

崔宇珠发现M87黑洞喷流显示约11年周期性摆动,摆动幅度约10°。“通过可视化展示这项突破性成果并不顺利,我当时正在学习3D软件,打算自己制作这张封面。”崔宇珠笑着说。此时,崔宇珠遇到了Openverse创始人、前高级知识产权律师Jo Xu(Xu Wen)以及联合创始人数字设计师Budda。根据崔宇珠手绘的简单示意图和详细文字描述,Openverse团队利用专利技术快速完成了从草图到平面2D再到3D立体绘图的渲染过程。过程中最重大的困难在于设计师和科学家知识背景差异很大,理念对齐不易。数字设计师Budda说:“科学家对模型表现的准确性有很高要求,包括应选择哪些角度展示吸积盘的进动,以及摆动幅度多少,都必须与观测数据相对应。这项科研成果的可视化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就像一件艺术作品。这就是Openverse作为灵魂画家的长处。”

与M87黑洞自转发现同时发布的这张图片在全球范围内收到热烈关注。“作为智能产权创造者,我们所做的不仅是使用技术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或‘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合作’,而是利用知识产权力量启动可持续价值循环,”Budda说,在他看来,科学发现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知识产权潜力,就像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推出畅销世界的科普作品《宇宙》一样,不仅永恒,而且商业价值极高。

在视觉实现这个吸积盘进动模型图片后,对知识贡献的崔宇珠博士可以永久免费在学术和科普领域使用。Openverse将重点开发、管理和商业化这项黑洞知识产权,“比如将其数字化为数字收藏品,部分收益捐赠给包括紫荆实验室在内的科研机构”,Budda说,“这机制类似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赞助潜在艺术家和研究人员的捐助者或赞助商。”在采访进行过程中,Openverse在Whale Explorer平台上1秒内售出1万张“M87黑洞喷流吸积盘进动3D模型”数字收藏品

我们问Openverse“大科普”口号来源时,Budda答道:“来源于文艺复兴运动。”Openverse团队回顾了那个人类文明的时期,表明当时艺术和科学并不像今天那么分离,而是融合一体。这启发Openverse提出“大科学与艺术”的概念。Budda说:“我们开玩笑和科学家说,如果你少画几张图,或许能提前获得诺贝尔奖。Openverse希望成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科学家背后的名字。”

最后,我们问崔宇珠:研究黑洞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她笑着说:“今天,人们会问研究黑洞的意义。50多年前,人们问探索火星的意义。60多年前,人们问月球探索的意义。480多年前,人们问‘日心说’的意义。很多年前,人们会问‘地心说’的意义,就像几十万年前,人们会问‘火’的重要性一样……如果用太多实用主义看待,短期内很难得到满意答案。科研进步会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巩固人类思维和科技进步的步伐,也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乃至宇宙的认知观。”

在宇宙的广阔中,神秘的黑洞从未限制人类的探索。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将逐步扩大人类认知的边界,渗透进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